导读: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列入“重点任务”,提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些措施,无疑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人们的视野,并与现代生活紧紧交融。[详细]

守护地方文化 莫让方言式微

  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袁小良说,方言的衰落和消失,不仅会使戏曲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会令区域文化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江苏各地的方言历史悠久,底蕴、内涵深厚,然而目前地方语言正逐渐走向衰微。[详细]

许钦松:方言灭失的最大问题来自00后和10后

  “目前方言存在灭失风险的最大问题是来自于00后和10后的方言使用日渐减少。”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许钦松表示,考虑到幼儿和少儿是人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时期,建议保护地方方言重点是应该在小朋友的幼儿园和少儿阶段入手。[详细]

方言的文化意义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等。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详细]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各地独具特色的方言,渐渐黯然失色,成了年轻人及在校学生眼中的“土话”,而非“近乡情更怯”的乡音。也正是因为这些过于武断或片面的认识,使得方言传承出现了危机,不仅青年人不屑于自己讲方言,也不愿意教育子女讲方言。

  三成南京人每天说南京话

  方言文化亟待保护

现在还有多少南京人每天在说南京话、能听懂老南京话?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大二学生李陈广元等几位同学,利用暑假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39%的南京人每天还说南京话。很多人已经听不懂老南京方言“银各子”“约迟”了。[详细]

  喝"鸭奶",吃"六豆"…

  网红“沪普”背后是方言失传

把“椰奶”说成“鸭奶”,把“绿豆”说成“六豆”,“脚踝”竟说成了“脚馒头”……这两天,一则《听爸妈讲上海普通话真是笑死人》的帖子蹿红网络,说的是年经的80后、90后爸妈为老人带孙辈时不时嘣出的“上海普通话”而急得跳脚。语言专家表示,在家庭环境里,当祖辈不能熟练地说普通话时,还是以沪方言与孩子对话为好。[详细]

  北京方言面临传承困境

  中学生不识“京片子”

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具有浓郁北京文化生活气息的“北京话”,浸透着北京的悠久历史与人文价值。然而,随着北京的“国际大都市”范儿越来越足,北京味儿却越来越淡。不但鲜有外地人会说北京话,就连很多生长在北京的孩子,也逐渐“听不懂,说不了”北京话了。[详细]

>>>一小学全班35人 只有1人会说杭州话

 

  说到普通话,很多人想起了小时候的趣事。不过,也有人想到了一个新问题:现在很多新杭州人,来自全国各地,组成家庭,生下小孩,普通话是肯定要学的,不过学不学方言呢?[详细]

  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一方面又要留下世代相传的乡音,这看似矛盾的双方关系该如何处理才较为妥当呢?如今,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之际,留住乡音,保住地方文化也越来越成为许多人的共同愿景。

普通话和方言共同发展是时代需要

“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府文化研究专家黄伟宗表示强调,“在广东,粤语完全可以和普通话共同推广,共同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详细]

母语传承,不能排斥方言

母语,是幼时妈妈在摇篮边的吟唱;母语,是个人情感爆发时脱口出那句话;母语,是游子白发思乡时的内心萦绕。但是,对于“母语”不能做褊狭的理解。[详细]

普通话与方言如何相得益彰

专家表示,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通过明确界定,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详细]

保护方言也是在保护地域文化

如果方言消失,会出现民族或地区的精神传承断层,而且难以恢复。所以保护方言,也是在保留方言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保护方言,就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方言的特色与内涵。[详细]

  设立传统文化日在孩子中推广方言

方言研究者研究的是语言本体,对语言是一种抢救性保护,但更大的保护则是贴近生活的传承。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设立了传统文化日,通过各种方法,在孩子们中间推广方言。[详细]

  江苏“数字方志馆”上线 可在线试听省内7400个方言词汇

2016年5月17日上午,江苏“数字方志馆”(www.jssfzg.com)在南京举行上线仪式。江苏“数字方志馆”网站共建成馆藏书目数据库、新方志数据库、年鉴数据库、旧志数据库、工具书数据库、学术期刊数据库、博硕论文数据库、江苏方言库、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等9个专题数据库,数据总规模近1.5T。可实现书目在线查询、方志期刊博硕论文全文检索下载、省内三个方言区70个方言点的7400个方言词汇的在线试听。[详细]

  南京市档案馆趣讲本地话 将推出南京方言读本

遴选方言发音人标准非常严苛,要求本人三代以上南京人、出生在老城区、从小到大学习工作从没有离开过南京,而且配偶也要求是南京人。2010年,陈宗霞从400多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官方认定的南京方言发音人之一。市档案馆已和陈宗霞签约,将组织公益的南京方言培训,并在校园、社区举行方言文化宣传活动。市档案馆还计划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吸引青年人群体的南京话读本。[详细]

◆探索科学保护上海语言资源

 

  上海方言的科学保存和保护,其第一个意义,正在于此。另一方面,地方方言作为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复现的重要资源,一旦失传,是无法再造的。[详细]

  江苏的地方话一路沿袭,保留相对完整,比如吴侬软语距今有千年历史,延续千年不变,简直就是活化石啊。大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官话区、吴语区、中原官话区。

南京

如今的南京话因逐渐受到普通话以及大量外来词汇的影响,产生了所谓的南普。外地人对南京话的认识可能是不太顺耳,但是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那是南京人特有的联络感情的方式。

无锡

无锡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与北部吴语苏州话、常州话、嘉兴话、上海话、湖州话、杭州话、绍兴话、宁波话等基本能互通。目前,无锡话依然能分清尖团音,郊区乡镇大多数人能分平翘舌,城区中青年以下翘舌已退化,但尖团音依然保持完好。

徐州

徐州话徐州话是标准的北方方言,听起来十分的豪爽,个别情况下会平翘舌不分,比如“公交车”变为“公(二声)交(二声)策(三声)”。

常州

常州话作为吴侬软语的一员,发音相较于苏州话更偏硬朗,常州话仍保持了自己的古汉语特色,是中国地理位置最靠北的南方话。

苏州

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其特征词、俚语和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宝。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

南通

南通话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不分平仄一律读成送气清音。简直就是小清新啊。

连云港

经常有人说连云港话就是山东话、徐州话的近亲,听起来差不多,这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听过南京话、扬州话就能发现,它们才是比较接近的语系。

淮安

淮安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地点之一,是北方方言和吴越方言交汇的结果,俗称南蛮北侉至淮安不蛮不侉,淮安方言主要特征有平卷舍不分,前后鼻音不分,“l”与“n”相混。

盐城

盐城方言总的说来属于江淮官话区,和普通话相比,盐城方言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较多的入声,还有就是大部分地区没有儿化韵、平卷舌不分,通常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扬州

扬州话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大妈上了一辆空调公交车,投一块钱。司机看着她说:两块啊。大妈点点头回答说,凉快。司机又说:投两块!大妈笑着说:不光头凉快,浑身都凉快,说完大妈往车厢后头走,司机说:我让你钱投两块,大妈说:后头人少更凉快!

镇江

镇江区域内有多种方言:主城区操江淮官话、丹徒区和丹阳市操吴语、句容市以南京官话为主并带有镇江话成分、扬中市带有江淮口音和吴语成分。

泰州

泰州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像外语,泰州以北的人听不懂泰州话,泰州以南的吴语泰州人也听不懂,泰州这一片儿的方言似乎是自成一派。如果你身边有个泰州的朋友,一定要让他念这句话:里约热内卢的牛奶!

宿迁

宿迁话最突出的是F和H不分,宿迁人说话时常将发唇齿音f的字念成舌根音h。来,宿迁的朋友请跟我一起念: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