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北京某著名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讲述了自己10岁的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欺负的事情,事件的几次转折,使得校园欺凌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热议。面对欺凌我们该怎么做呢?每个人都不希望欺凌发生在自己身上,放下看客心态,做些务实的思考,才是对所有孩子的最大保护。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督导办法出台 重点治理校园欺凌暴力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有了专项督导办法。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调重点治理、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预防与应对,专项督导结果将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详细]

校园欺凌现象调查:不容忽视的隐痛

  2015年公布的针对十省市五千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而6.1%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往往会按照惯常思维,认为这只是孩子们之间的“玩笑”而不以为然。[详细]

人民日报刊文谈校园欺凌:以全面教育赶走成长的阴霾

  校园欺凌的存在,说明教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抵达光明需要在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树立规则意识。一旦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校园欺凌就不至于成为一个需要到校外解决的问题。 [详细]

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详细]

  12月8日深夜,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她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称孩子遭同学“霸凌”,事后出现“急性应激反应”,质疑校方处理不当,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事件过程中,涉事学生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一直是各方最大的分歧所在。新华社发文犀利地提出了公众最困惑的四个问题。

一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亮亮告诉老师,他和军军看到明明在上厕所,“就想逗逗他”,他就把一个垃圾筐从隔壁扔进了明明所在的隔间里面,看都没看就跑出去了。军军表示,他并没有参与扔垃圾筐的事,但在一旁乐来着,事后也觉得做得有些过分。[详细]

二问:“校园欺凌”与“玩笑”的边界在哪里?

事件过程中,涉事学生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一直是各方最大的分歧所在。学校经多方调查认为,“上述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亮亮和军军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详细]

三问:事件处理为何这么难?

一起看似简单的冲突,为何在短短几天迅速发酵?处理难点在哪里?中关村二小一些家长表示,学校一直在孩子教育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此次对事件的调查信息披露不够及时。从11月24日事发一直到12月初,多番协调依旧未果,经舆论放大后影响扩大,陷入僵局。[详细]

四问:反校园欺凌薄弱环节在哪里?

有高校心理学教师认为,在反校园欺凌议题上,中国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距离较大。例如,美国佐治亚州从1999年率先制定反欺凌法,至今全美都有了针对校园欺凌的立法。而在中国,针对校园欺凌立法上仍是空白。[详细]

  由于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认知,不少校园欺凌事件会升级为校园暴力,甚至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据最高法的统计,2013年到2015年,我国审结的100件校园暴力案件中,针对人身伤害的暴力占到88%之上,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高达67%。

  12岁少年遭同学围殴 视频网上疯传

  父亲看到视频泪崩

近日,深圳龙华新区爱义学校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该校一名12岁男同学小谢被十几名高年级学生拳打脚踢,还遭受了被迫下跪、自扇巴掌的羞辱,施暴者还将打人经过拍摄成一段长达1分46秒的视频,并上传到网上,一时间引发大量关注。经了解,事情的起因疑似是因打人者收“保护费”遭举报后报复同学小谢。目前,龙华新区大浪派出所已经介入,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详细]

  口红涂身发裸照,三女孩欺凌同学

  法院多次调解促双方和解

口红涂身、衣架威胁、发送裸照,只因一点琐事,南京市溧水区三女孩就对同学做出这样的欺凌行为,给同学的身心造成较大创伤。近日,被告人钟某、徐某、段某等三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六个月不等的刑期,并宣告缓刑。[详细]

  济南校园欺凌调查:

  因军训与舍友结怨 女孩遭殴打住院

2016年初,济南某高校年仅15岁的杨某被同寝室室友殴打入院。这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背后,杨某没有得到有尊严的对待、及时的救助,甚至连老师都“袖手旁观”。[详细]

>>>黑色组织侵入校园 在校生也入伙

 

  在北京一所学校,打架、向同学索要钱财、聚众斗殴、组成小团体,已经成为同学之间公开的秘密。一只来自校外的魔爪正在操控着这片黑色地带。[详细]

  防止校园欺凌需家校社会三方合力

宋雁慧说,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保护孩子不受到二次伤害”是学校应有的基本态度,学校的处理方式应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在一定范围内对施暴的孩子做出惩戒,这样可以防止涉事学生再犯。学校也要把这个问题看作内部矛盾,不要将其扩大化。同时,校园欺凌的防治,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责任,学校、家长、社会需要形成合力。[详细]

  治理校园欺凌应谨防矫枉过正

“中关村二小事件”中,“受害”学生家长与“施害”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在校园欺凌认定上存在严重分歧的现象说明,整个社会在何谓“校园欺凌”这一事关中小学学生校园冲突性质认定的关键性问题上,既缺乏客观界定标准和统一认识,也缺乏权威认定机构。因此,整个社会对此类事件重视度的提升,虽然有助于此类问题的消减,却又不得不让人对可能的矫枉过正产生担忧。毕竟,事涉未成年人,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严重后果。[详细]

  遏制校园欺凌须德法“两教”并重

德与法,是最基本的人格教育。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期,也是公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学校和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道德的边界和法律的底线,懂得什么是善恶,让孩子从小就把崇德守法树立为人生坐标,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负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责任。这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一个知美丑辨善恶、见善不欺、见恶不惧、见义勇为的正派人至关重要。[详细]

孩子们应补上社会化教育这一课

 

  在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看来,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根源在于欺凌者、被欺凌者、围观者在“社会化教育”上出现了短板,而对孩子社会化学习的参与中,家庭教育是主角。[详细]

 

挪威

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挪威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澳大利亚

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以色列

以色列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员工进行培训。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发生最多的是在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或教师监控不力的时间段。很多学校增加警力,保证照明,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等。

美国

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校园欺凌在初中(6-8年级)阶段最严重,高中时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

日本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

韩国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韩国决定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让其免受校园暴力。“警卫”工作,除了警察之外,还动员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等人员来承担。只要学生向学校提出身边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保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