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碗汤的距离”之所以提出,正是因为人们的养老观念发生了变化:子女和老人已经不希望朝夕相对,而是相邻而居,保持着一碗热汤从父母家端到子女家不会凉掉的距离。但距离的拉开,并不意味着老人们放弃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现在我们喝着父母的汤,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在父母榻前,让他们同样享受到“一碗汤”的温情。

养老,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许多城市的家庭代际结构已由“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加之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乡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增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详细]

江苏未来95%的人会选择家庭养老

  “一碗汤”的距离,是父母与子女居住的理想状态。居家养老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夏春青介绍说,预计未来95%甚至更多的江苏人都会选择家庭养老。[详细]

“亲情住宅”让亲情不再遥远

  有调查显示,97%的老人愿意居家养老,而只有3%的人选择去养老院,但居家养老就需要有人照顾与呵护,儿女无疑是照顾老人的最佳人选,这当然也是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碍于老人与子女在生活习惯的差异,住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矛盾与纠纷,所以年轻人更愿意“单飞”,这个时候,“亲情住宅”就成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详细]

一碗汤的距离是多远

  此句出自一房产广告,意思就是指父母与子女家的居住距离不远不近,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既可以方便探望老人又不至于住在一起。“相见好,同住难”、“各有各空间,相处更快乐”。

  如果把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嵌入”社区,老人既可以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能让子女随时探望,还可根据个人需要接受“短期入托”或“上门护理”等服务,这样是不是就让居家养老的难题迎刃而解了?

  江苏"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将打造"亲情养老住宅"

江苏发布“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1950万人,占总人口25%。江苏将从完善健全社会养老保障、老年健康保障等多个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还将打造“亲情养老住宅”,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详细]

  中国城市养老“鼓楼样本”

  打通老人吃饭难“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6年底,南京市鼓楼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1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22.8%。为此鼓楼区民政部门花大力气搭建平台,盘活资源、整合力量,提档升级助餐体系,建成13个中心厨房、110个助餐点,年助餐人次多达160万,占全市助餐人次的43%,养老助餐服务更加贴心、舒心,得到老人们的一致“点赞”。[详细]

  上海构建“五位一体”养老体系

  “一碗汤”的距离可享助老服务

如何应对深度老龄化的挑战,让社区变得更宜居,让400多万老人养老无忧?上海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连续多年将养老床位、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助餐服务点等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而像长期护理保险这样的新政策、新举措也不断推出。[详细]

>>>与父母同小区买房可享最高2万补贴

 

  湘潭市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同小区购商品房,将按每平方米200元来奖励,这样的养老政策或可值得向全省来推广。此项政策旨在鼓励年轻人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职责,引导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风尚。[详细]

  一碗汤的距离里能解决哪些问题

我国养老方式主要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及社区养老。而最近一年来,居家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营模式有纯日式的、有中日结合的、还有纯中式的。从业者们一直在摸索到底什么样的运营模式真正为老人所需。居家养老,不仅要满足“一碗汤的距离”,还要提质增效,只有这样,养老机构才能更良性的发展。明天,我们或许都可以选择安然在家养老。[详细]

  十分钟养老圈 满足“一碗汤距离”

国外学者提出“一碗汤距离”的家庭养老理论,指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汤,到达老人家里时,热汤尚不变凉。它是一个既满足子女独立性要求,又能让老人得到较好照顾的合适距离。只是,囿于现实,子女要与老人保持“一碗汤距离”也不容易,即使有心,未必有力。广州民政部门打造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分担部分养老职能,与老人保持“一碗汤距离”之体现。[详细]

  打造"一碗汤距离"便捷养老服务网

河南许昌市2017年将按照长期托养、社区照料、居家服务三位一体的“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一碗汤距离”的快速、贴近式养老生活服务网。依托养老机构、托老站点、家政公司等社会资源,为广大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等各种人性化服务。[详细]

◆调查显示:“一碗汤距离”两代居最合适

 

  由长沙学院专家组成的养老研究课题组调查发现,大多数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家,在社会服务协助下的居家养老是当前最适合的养老模式。[详细]

  随着中国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服务的市场也不断在完善,同时养老市场根据中国国内的养老情况推出针对不同需求的养老模式。未来,你会选择哪种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

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是依据拥有资源,利用住房寿命周期和老年住户生存余命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

候鸟式养老

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生活,是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就是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旅居养老

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这种养老方式是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积极养老的方式。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一边旅游一边养老。

互助式养老

以唤醒和提升老人生命活力作为养老的第一要素,通过运动、饮食、起居与情绪管理形成系统的健康生活指导方案。靠动员老人互助和伙伴式陪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落实健康指导方案,在康复身心上取得良好效果。

搭伙养老

搭伙养老,有些老人老伴去世后,孩子们因工作让老人一个人在家很不放心,于是希望在同一个社区寻找老人在一起吃饭和生活,这样彼此相互有个照应,这种养老模式被网友称之为搭伙养老。

  英国人流行“进村”养老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找个时间,搬进村里”。养老村让老人动心,不仅因为村里设施齐全,更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同龄朋友,他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陪伴,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搬进村来”也是有标准的,比如说住户的年纪必须在65岁以上,而这恰恰是老人们愿意搬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养老村”最大的卖点并不是照顾或者护理老人,而是让老人找到更喜欢的社会群体环境来居住生活。[详细]

  瑞典:福利国家的典范

“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制度的创立,使瑞典享有“福利国家橱窗”的美誉。不过这种过分强调国家责任和公平的制度设计也让政府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所有定居瑞典的人,年满65岁后都可根据居住年限领取数额不等的基本养老金。只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由于还享受其他形式的社会补贴,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保证。[详细]

  美国:老人公寓似四星级宾馆

到2030年,65岁以上的美国人将占到20%,85岁的人数将增加50%以上,100岁的人数更有可能增长近3倍。主要养老方式:老年公寓“半托制”养老机构,社区互助的居家养老。大一些的老年公寓有人管理,也称“退休社区”或“退休之家”,除了租赁房屋外,还提供医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紧急呼叫系统、外出购物、组织参加社会活动等。[详细]

◆加拿大鼓励私营老年公寓的设立

 

  加拿大是个高福利养老的国家。加拿大老年公寓大部分都是一家一户的户型,租金约为住客总收入的30%。[详细]